第一节:Java语言中泛型的起源

栏目:Java8基础 作者:admin 日期:2016-08-14 评论:1 点击: 4,176 次

人总是懒惰的,总想着一劳永逸。程序员也不例外,还美其名曰:追求程序的通用性。这种追求是孜孜不倦的,前仆后继的。梳理一下人们所进行的努力吧:

第一阶段:在类和方法中,人们只能使用具体的类型:要么是基本类型,要么是自定义的类。这一阶段,程序的通用性很差。

第二阶段: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中,使用多态机制。例如,可以将方法的参数类型设为基类,那么该方法就可以接受从这个基类中导出的任何类作为参数。这样的方法更加通用一些,可应用的地方也多一些。但是,需要注意的是final类不能扩展。

第三阶段:有时候,拘泥于单继承体系,也会使程序受限太多。如果方法的参数是一个接口而不是一个类,这种限制就放松了很多。因为任何实现了该接口的类都满足该方法。这个阶段,使用了面向接口的编程思想,让程序的通用性更强大了。

第四阶段:有时候,即使是使用了接口,对程序的约束也还是太强了,因为一旦指明了接口,它就要求你的代码必须使用特定的接口。而我们希望达到的目的是编写更通用的代码,要是代码应用于“某种不具体的类型”,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接口或者类。这种“不具体的类型”,属于参数化类型,也就是说:把类型当做参数。当定义的时候,我们把类型当做一个参数;在使用的时候,我们才将这个参数用具体的类型来代替。为了实现参数化类型的目标,从而出现了泛型的机制。

第一节:Java语言中泛型的起源:等您坐沙发呢!

发表评论